探尋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路徑:特色產業如何煉成?
探尋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路徑:特色產業如何煉成?
2022年02月25日 16:03:25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作者: 記者 王世琪 金 梁 見習記者 胡靜漪
經歷近一個月的連日陰雨,縉云天晴了。
浙江縉云經濟開發區里,浙江嘉宏運動器材有限公司的新廠房剛剛完成結頂。門洞上春聯的紅火,映襯著廠區內趕工期的熱火朝天。去年,該企業實現爆發式增長,產值比上年增長172.92%。
嘉宏不是個例,當地的歐凱車業、金棒運動、濤濤車業也都實現了大幅增長。短短兩年時間,縉云短途交通產業從星星之火的企業個體嬗變為一個具有百億潛力的產業集群。去年,縉云規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1.7%,其中,短途交通產業實現規上產值53.2億元,比上年增長65.8%,勢頭令人驚嘆。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全球訂單向中國集聚,市場潛力也不可忽視,以電動助力自行車為代表的短途交通工具正成為生活必需品。”開工9個月,嘉宏公司董事長章加洪已經把智能化設計提上日程。
這條新賽道,同樣引起縉云的熱切關注和支持。企業對面,一片占地8000平方米的藍頂倉庫不時有運輸車輛進出,這是縉云開發區為其提供的臨時倉庫。
去年,當大量訂單涌向嘉宏時,縉云開發區毫不猶豫地將公司對面的建設用地租借給嘉宏,讓這個當時產值只有2億元的企業順利接住了全球訂單。該縣已將短途交通產業列入全縣主導產業,正在為其制定針對性產業政策。
這般“無中生有”的產業集群同樣出現在龍游。這兩年,龍游的主攻產業多了一個碳基新材料,招引了浙江吉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超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兩家“鏈主”企業。
“我們將過去六大主導產業變為兩大主攻產業,‘點對點’強化政策扶持力度,集中要素資源全力保障。”龍游縣經信局副局長楊永雄介紹,為支持新興產業發展,政府扮演起“天使投資人”的角色,通過產業基金對吉成新材等企業進行培育孵化。
縉云與龍游的敏銳與魄力,并非偶然。在全球產業鏈重塑之時,山區曾經的劣勢現在已不再是絆腳石,如果找準機遇,便可“鏈”動未來——而這,需要山區縣非同一般的格局和布局。
“提到短途交通,就要讓人想到縉云。”縉云開發區副主任徐存陽的話語絕非好高騖遠,在“鏈主”企業的帶動下,縉云已集聚了短途交通產業規上企業11家,電池制造、配件鑄造、電子器件等上下游企業50余家。
舍與得之間,龍游為碳基新材料產業辟出了最佳的生長空間。憑借碳化硼陶瓷獨特技術優勢,吉成已拿下業內最大的訂單,預計今年營收能翻數倍;超探主導的“云墨碳谷”拔地而起,這個聚焦高性能碳纖維以及復合材料的產業園區中,首個項目將于今年上半年投產,并吸引一批產業鏈延伸項目落地。
龍游因勢利導,謀劃拉長碳基新材料產業鏈,委托第三方起草了一份碳基紙基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規劃中,一幅碳基新材料產業鏈魚骨圖、一棵聚焦延鏈補鏈強鏈的產業樹,為生態產業繪出新空間……
山區26縣整體跨越發展,產業最為關鍵。我省已于日前出臺《關于支持山區26縣生態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力爭到2025年,山區26縣年均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00家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達2170億元以上。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在“一縣一策”基礎上,將推動山區26縣加快打造3平方公里左右特色生態產業平臺,做強“一縣一業”,形成一批百億級規模主導產業。
“擁有一個百億級規模產業集群,是衡量跨越式發展質量的重要標準。”省發展規劃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秦詩立表示,打造路徑并不單一,既可以“無中生有”,深耕本土、“有中生優”也未嘗不可。
行車三門縣,我們見到了他口中的“有中生優”。
一面環山三面環海,很難將橡塑這樣一個傳統產業與秀美的山海景色聯系起來。去年,三門縣該產業規上產值達83.9億元,比上年增長44%,據不完全統計,產業總產值已經突破百億元。
當地最大的橡塑企業,浙江三維橡膠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工業用布項目正式投產,讓三門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橡塑產業鏈——丁苯膠與工業滌綸絲的供應能力,解決了當地原材料波動這一產業發展的最大問題。
元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密煉車間里機器轟鳴,兩條自動化煉膠生產線有序運作。元創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動化生產線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減少了九成以上的粉塵和熱氣污染,后續如果車間產能有富余,還可解決周邊中小企業的煉膠需要。
面對打造“百億產業集群”的要求,三門扭住“鏈主”,讓曾經“臟兮兮”“亂糟糟”的橡塑產業“老樹發新枝”,打造出一條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橡塑產業鏈。截至目前,三門橡塑企業共參與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達90余項。
縉云與龍游為山區縣如何搶抓機遇“打了樣”,三門則印證了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生產模式,做大做強傳統產業,同樣是山區縣發展特色產業有效路徑。
“發展特色產業一定要擺脫山區‘點狀’發展的固有思維,以‘鏈主’企業串起整條產業鏈,形成規模效應。”秦詩立表示,讓特色產業扎根山區縣形成高質量集群仍需自上而下,協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