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質生產力,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用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
用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
2024年03月11日 18:35:59 來源: 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作者: 記者 陸樂
浙江在線3月7日訊(記者 陸樂)人才,一定是2024年的熱點之一。甲辰龍年,浙江的“新春第一會”,聚焦的正是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靠“人”,特別是用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圍繞高素質干部隊伍、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和企業家隊伍、高素養勞動者隊伍“三支隊伍”建設,浙江正在制定具備引領性、牽動性的實施意見和行動方案,深化實施人才強省戰略。
“推進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臺建設”“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要在改善人才發展環境上持續用力”……圍繞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人才”關鍵詞,代表委員們熱烈討論,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處,到科學研究的最前沿,再到鄉村振興的第一線,用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是解決各類新的“成長的煩惱”不二選擇!
三門技師學院數控專業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數控銑、磨床、模具拆裝等多項實訓。拍友 陳玲玲 陳維連 攝
創新人才如何強隊伍
當今世界,創新成果大爆發,以人工智能為引領,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領域的創新你追我趕,對頂尖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瞄準發展新領域新賽道,集聚高水平創新型人才。
“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王立平,對政府工作報告的這些表述印象深刻。他說,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開展科學研究,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有助于打造一支創新能力強、能承擔高集成度研發活動的創新隊伍。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如何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深化科技評價、科技獎勵、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掛帥”機制。
以制度競爭力換得人才競爭力!這正是浙江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的目的?!俺浞中湃?、大膽放權、建立人才多元評價標準,是浙江支持人才發展的重要特點?!睋趿⑵酱斫榻B,浙江近些年出臺了多個文件,完善科研人才差異化評價標準,賦予科技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選擇權。
有賴于此,2017年底成立的浙江大學數學高等研究院,已先后吸引多位頂尖學者加盟。談及來浙工作的原因,勵建書院士說,因為這里堅持打破一切“帽子”、論文的桎梏,匯聚一流的學者做一流的基礎研究。
對高端人才和頂尖團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探索建立共引、共享、共用機制,有利于實現產業與技術的深度融合,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
王立平代表舉例說,一些中小企業、初創公司和個人創新者勇于嘗試新思路、新技術,能推動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和應用。這支來自民間的科技創新隊伍,與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樣,有著旺盛的創新活力。
2023年,浙江平均每天涌入3400余名大學生,每天引育3位國家級領軍人才、青年人才。
技能人才如何補缺口
拼經濟,說到底拼的是人才。
在民營經濟發達、制造業快速發展的浙江,技能人才不僅是企業的寶貴資源,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然而,由于人才培養模式與制造業發展需求之間存在錯位,因結構性矛盾導致的技能人才缺口依然是一個難題。
面對這一難題,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所說,要“大力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2023年底,一則“杭州技師學院買下一架空客A320給學生練手”的消息,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幾個月后提起這事,全國人大代表、杭州技師學院教師楊金龍仍激動不已。在他看來,這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方法之一,“把飛機放進學校,相當于把車間設在學校,方便學生實戰操作。”
在2015年世界技能大賽上勇奪汽車噴漆項目金牌后,楊金龍代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高技能人才培養中。今年兩會,他最關注的仍是職業教育,建議產教融合走向深入,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如今,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為浙江職業教育的一大趨勢。各職業院校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強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努力培養造就契合地區發展、滿足市場需要、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能人才。
這些轉變,源自一個大背景——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認可,重視技術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圍初步形成。在全市域推進技能型社會建設的臺州,就讀中職的人數不斷增多。
如何吸引更多人爭當技能人才?全國政協委員、浙江財經大學副校長、浙江省中華職教社副主任鄭亞莉連續第三年建議,加快設立“中國工匠日”,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作為全國首個設立工匠日的城市,杭州通過政策賦能、平臺搭建、優化服務等舉措,向各路技能人才敞開懷抱??爝f小哥、美發師成為高層次人才的案例,不僅體現了職業技能人才成長通道的暢通,也提升了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
技能人才,多多益善!浙江已有“小目標”:力爭到2024年底、2027年底,全省技能人才總量分別達到1330萬人、1500萬人,高技能人才總量分別達到465萬人、550萬人以上。
鄉村人才如何留下來
鄉村振興,人才先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義烏李祖村考察時指出,鄉村振興為年輕人提供了展現才華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的年輕人為鄉村振興發揮積極作用。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培養用好鄉村人才。
鄉村如何吸引人尤其是年輕人?這正是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西湖區轉塘街道桐塢村茶農樊生華思考的問題。
作為西湖龍井采摘和制作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茶企選擇成本更低的機器制茶,樊生華代表開始擔心,手工制茶的手藝沒法傳承下去了。“手工炒制茶的口感品質,和機制的完全不同?!彼榻B,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留在村里手工炒茶的村民大多年過五旬。
鄉村全面振興,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也是集聚人才的平臺載體?!板懺爨l村人才隊伍,必須聚焦重點產業。”樊生華代表表示,對茶山連綿的桐塢村來說,享譽世界的“西湖龍井”是最響亮的金字招牌,他全力培訓和傳播西湖龍井采摘和制作技藝,目前已有上千“徒弟”。如今,樊生華代表驚喜地發現,后生們開始回村了!
樊生華代表的故事并非個例。近年來,浙江緊緊圍繞重點產業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全省共培訓高素質農民和實用人才280萬人次,鄉村人才總量達225.9萬,形成衢州月嫂、松陽茶師等50個產值過億的農民培訓促富品牌。
在鄉村振興之路上,農創客的作用尤其突出。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錢文榮認為:“浙江培育了大批農創客,不僅帶來了新的要素、新的產業,也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思路,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共同富裕?!?/p>
越來越多的鄉村人才,成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變量、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幫手。數據顯示,全省已有6.2萬名農創客扎根農村,帶動超百萬農民致富增收。浙江“新春第一會”提出,要實施現代“新農人”培育行動,聚焦農民素質提升和鄉村產業帶頭人培育,加快打造以人才振興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浙江樣板。
在浙江,當各類人才集聚的規模效應和乘數效應持續釋放,“成長的煩惱”終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