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省級文化特派員全部完成派駐點報到,活躍于基層——
努力把文化之力注入鄉村
努力把文化之力注入鄉村
2024年06月03日 17:52:06 來源: 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作者: 記者 王璐怡 通訊員 劉雨升
浙江在線6月3日訊 4月30日浙江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文化特派員工作實施意見》,至今文化特派員制度實施已1個多月。
從文件印發、人員選拔、逐一面談到啟動選派工作,百名省級文化特派員已全部完成基層派駐點報到,并開始宣傳思想文化指導服務工作,活躍在鄉野大地、田間地頭。
作為我省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化“千萬工程”、助力“三支隊伍”建設、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一項創新之舉,文化特派員制度實施1個多月來,文化特派員都干了些啥?
點面結合 深入調研摸家底
百名省級文化特派員大多來自省直機關、高校、企事業單位、文藝院團,初來乍到,如何快速掌握派駐鄉鎮(街道)、村(社區)情況,高效開展工作?
調查研究,歷來是我們黨的重要法寶,也成為文化特派員了解基層的重要方法。
用耳朵傾聽,用腳步丈量。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干部石小倩到武義縣熟溪街道報到后,足足呆了一周,其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實地走訪、村民調研上。
石小倩發現,武義擁有國家級非遺婺州窯、古建筑群等豐富的文化資源,建設了婺州窯遺址公園、藝術館等。“資源很豐富,但整體相對零散。”她要做的就是串珠成鏈,“我準備將非遺資源與當地溫泉、民宿產業結合,進一步細化為具體的文化項目,幫助熟溪把文化存量轉變為經濟增量。”
文化特派員是浙江在做的一項探索性工作。作為各地主要牽頭單位,黨委宣傳部門積極當好后援團,在文化特派員報到后,第一時間組織座談會、見面會等,為文化特派員盡快進入角色、發揮作用提供有利條件。
杭州西湖國學館執行館長周媛媛的派駐地是德清縣禹越鎮。報到第一天,當地就召集相關部門、鄉鎮、社區干部一起迎接她的到來。這是歡迎會,也是工作碰頭會。
“大家既介紹情況,也說想法、談需求,信息量很足,很實在。”周媛媛說,盡管來之前也做了不少功課,但遠不如通過這樣的碰頭會了解得深入、全面。這也讓她順利制訂了初步工作計劃:邀請文化團隊和相關領域專家助力,挖掘好當地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品牌項目,落地省級社科成果,讓文化在下一代中做好傳承。
根據省里部署安排,經過摸排調研后,文化特派員將與縣(市、區)、鄉鎮(街道)共同謀劃一個文化項目,在選派的兩年內完成。這是他們開展基層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評價其工作表現的重要依據。
瞄準需求 履職盡責出實招
“文化特派員在鄉村能發揮哪些作用?”這是首批省級文化特派員奔赴基層、深入調研后思考的重要問題。黨的創新理論傳播者、鄉村文化資源挖掘者、高品質文化服務供給者……對于文化特派員來說,首要的任務還是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設計藝術系副系主任李承華所派駐的海曙區洞橋鎮,不僅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但調研后李承華發現當地在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上存在不足。
幾天后,李承華送來了“文潤文村”文化品牌矩陣“文‘言’”系列宣講。首場活動,宣講人從不久前習近平主席赴法國事訪問與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書籍互贈,講到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為當地上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宣傳教育的生動一課,打開了基層干部群眾的新視野。
“這次活動讓我們深刻領悟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博大精深,學習其豐富內涵,也讓我們看到自己家鄉的文化價值,我們要把文村故事講好,把這里的文化之美展示給世界。”文村村黨總支委員朱逸超說。
紹興市越城區瀝海街道潭許村距離杭州一個多小時的車程。5月27日,紹興蓮花落第五代傳承人陳祥平帶著蓮花落普及課如約而至。
“最開始,我想我可以做些什么?”帶著思考,陳祥平走進了潭許村。走訪后,她發現,地處紹興東北部的潭許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但知名度不高。
這也是潭許村當下面臨的難題。“我們村不缺故事,但知名度始終欠了些。”村黨總支書記李建坤說,這些年,村里缺少一首有傳唱度的“村歌”也是村兩委的“心病”。
“如果以紹興地方傳統曲藝蓮花落形式推廣潭許村,既富有特色,能發揮我所長,也能響應基層需求。”陳祥平找到了發力的方向,并迅速在潭許村開設了蓮花落普及課堂,每周到村現場教學。消息一出,報名火爆。學員中不僅有潭許村村民,還吸引了不少周邊村民加入。
讓這些擁有專業特長和高水準文化素養的省級文化特派員到基層,就是要讓他們在履職實踐中,用黨的創新理論引領鄉村,把先進文化注入鄉村,激活鄉土文化活力、壯大鄉村文化產業。
金華市婺城區竹馬鄉方下店村擁有我國面積最大的門球場地。村莊1.2萬平方米的文化體育公園中,連片的10個門球場占地近一半,正式投用短短4年就舉辦過多場次國家級門球錦標賽。但“墻內開花墻外香”,當地會打門球的村民屈指可數。如何將地方特色轉為鄉村發展的重要力量?一度困擾著方下店村兩委。
“從‘村超’‘村BA’火爆的經驗看,群眾基礎很重要。而門球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是一項全年齡段體育項目,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參加。”浙報集團金華分社全媒體運營中心主任徐賢飛提出將門球與家訓文化建設相結合,這讓村兩委干部眼前一亮。
“徐老師的建議一下子開拓了我們的思路。”方下店村黨支部書記方永鋒表示,接下來將計劃組織開展村級家庭門球聯賽等活動,“讓家家戶戶動起來,讓村民多參與,凝聚更多發展力量。”
整合協調
多方聯動齊發力
一個現實的考驗是,省級文化特派員下基層的同時,還需兼顧好原工作崗位。這需要文化特派員們發揮智慧。
“文化特派員既要聚焦當地文化特色成為形象品牌打造者,更要利用自身優勢,做好資源整合利用者。”浙江中醫藥大學科研部副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王延隆到基層報到前,就明確了“地域+領域”組團式服務思路。
他所派駐的慈溪市龍山鎮經濟發達,有豐富的紅色資源,“但在故事挖掘、帶動地方輻射的深度和廣度上,都還有值得提升的地方。”4天時間,王延隆帶著6人團隊走訪龍山鎮及周邊,詳細調研地方特色,初步提出“富而思源、富而思敬、富而思幫”“三思”文化品牌;又深入村莊,與當地老人面對面開展了口述史訪談。
“要做的還有很多,幸運的是,我不是一個人。”王延隆說,結合他所在學校專業和資源優勢,接下來,還要由點到面,以文化之力助推慈溪鄉村振興。
文化特派員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黨委宣傳部的支持、派出單位的配合,以及文化特派員團隊之間的互學互鑒,都讓他們在基層文化建設中信心倍增、干勁十足。
省文投集團之江電影集團院線技術部經理王大川也積極借勢借力。入駐縉云縣溶江鄉新西坑村后,他利用農村數字院線的資源優勢,第一時間開展“送文化下鄉”,在村文化禮堂為村民放映《跨過鴨綠江》等紅色主旋律電影。
接下來,他將發揮省文投集團在直播電商方面的優勢,將流量轉化為“留量”,推動當地文旅資源變現。同時,通過資源共享和整合,在紅色文化挖掘、古村落保護利用開發等方面貢獻力量。
兩年的服務期,文化特派員們在基層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值得關注的是,文化特派員大家庭也在不斷充實。據悉,各市、縣(市、區)正緊鑼密鼓開展兩級文化特派員選派工作,更多優秀文化人才將加入進來,實現全省鄉鎮(街道)全覆蓋,在廣袤的鄉村大地注入文化活力,與廣大農民群眾一起,寫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