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跨越千里的山海情歌
聽,跨越千里的山海情歌
——數說新一輪浙川對口工作
2024年06月03日 17:52:04 來源: 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作者: 記者 趙路 謝履冰 潘璐 數據來源:浙江省駐川工作組 制圖:吳雄偉 潘泓璇
浙江在線6月3日訊 浙江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決扛起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對口工作的使命擔當,聚力提升對口工作質效,堅持優勢互補共贏發展,進一步加強勞務協作、深化產業合作、開展組團幫扶、深挖能源潛力,推動兩省合作邁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努力打造更多認可度高、復制性強、實效性好、群眾受益的標志性成果,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攜手譜寫浙川合作新篇章,為全國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海拔3000多米的四川康定市雅拉鄉王母村,在浙江的幫扶下,打造了以“康定溜溜調”情歌為主題的村落。圖為“康定情歌號”咖啡驛站。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華小峰 攝
四川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的同學們展示和浙江臺州臨海市哲商小學學生的書信。通訊員 李林云 供圖
在浙江省援建車間——四川丹巴縣來料加工創業基地,“藏家繡娘”們坐在直播鏡頭前,一個個紅色中國結在她們手中逐漸成型。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華小峰 攝
2021年至今,新一輪浙川對口工作啟動已近三年。一千多個日日夜夜,讓千里之外的巴蜀大地發生了怎樣的變革?5月中旬,本報記者兵分三路,踏上探訪之旅。
從面貌煥然一新、活力迸發的村莊,到人聲鼎沸、車來貨往的產業園區,再到設施、氛圍、服務“逆襲”的學校和醫院……一路走來,我們見到太多驚喜。浙川兩地協作內容豐富、涉及領域寬泛、協作成效顯著,不少項目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故事都令人印象深刻。
“速度”是我們與當地人溝通時,聽到最多的詞語。
三年中,甘孜州丹巴縣“紅五月新村”從無到有。這個于2020年“梅龍溝山洪泥石流災害”中被幾近摧毀的村莊,在浙江的援建下重獲新生,搬進新房的村民無不感嘆“漂亮”與“舒適”。
三年中,屏山經濟開發區從“破”到“立”。曾經的“不毛之地”,在42家浙江紡織企業入駐后,近10個月就崛起了年產值15億元的工廠群,并吸納600多名員工就業。不少當地人直言:“變化快到自己都不敢相信。”
如果說共謀發展的“速度”流光溢彩,那么攜手互助的“溫情”早已融于兩地血脈。
涼山州甘洛縣人民醫院變了。三年前,當地民眾寧愿去臨縣看病,也不愿意光顧這里。自從來了浙江醫療團隊,這里不僅有了先進的器械設備,更有了“最多跑一次”的一站式服務?!安∪藶橹行摹钡睦砟?,化成了調查回饋表單上的一排排“滿意”。
南充市南部縣數百位殘疾人的生活變了。三年間,100名殘疾人通過有關項目扶持、技能培訓,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崗位。260名重度殘疾人的家庭獲得無障礙改造,居家生活更加便利。全縣316名適齡殘疾兒童收獲了康教結合服務,在情景中康復、在康復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回望這次采訪歷程,雖然時間太短,讓我們只能管中窺豹地了解浙川協作帶來的發展和變革,但這些已足以在我們心間留下深刻印記。返程路上,我們從高空望下,看著四川的山川河流、城市鄉村慢慢濃縮成一幅幅欣欣向榮的畫卷,一份期待油然而生:下一個三年,這里又會書寫怎樣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