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林大學教授黃堅欽30余年奔走山野助果農增收
山核桃教授“黃金?!?
山核桃教授“黃金牛”
2024年07月02日 10:43:55 來源: 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作者: 記者 張苗 通訊員 陳勝偉
浙江在線6月26日訊(記者 張苗 通訊員 陳勝偉)60歲的浙江農林大學教授黃堅欽有很多榮譽和獎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勞動模范、“最美浙江人”,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等。他還有一長串的職務和身份:浙江省特級專家、省部共建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人……而他被身邊人稱呼最多的,是“黃金?!?。
這是山核桃種植戶為黃堅欽取的外號,源于他在2007年時獲得的浙江新農村建設帶頭人“金牛獎”。用黃堅欽自己的話說,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科技人員、普通的共產黨員。但在種植戶眼里,他是30多年默默堅守、用研究成果帶領大家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有擔當的黨員,更是沒有大專家的架子、一個電話就趕到現場指導的山核桃教授“黃金?!?。
黃堅欽的手機總是提示音不斷。他的手機號碼公布在浙江省林業局的“林技通”平臺,全省的山核桃種植戶都能隨時聯系他。過去,果農們咨詢的是嫁接、施肥以及山核桃蒲殼如何處理的操作細節;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問起機械采摘的問題。對于隨時響起的陌生來電,黃堅欽來者不拒。而果農們關心話題的變遷背后,也畫出了一條山核桃生態高效培育的增長曲線,這離不開黃堅欽數十年如一日的辛苦付出。
30多年前,因為缺少技術支撐,沒有山核桃良種,加上病蟲害多,導致產量低、大小年明顯,臨安山核桃產區的果農守著“搖錢樹”卻過著窮日子。此外,由于山核桃樹體高大、采摘困難,村民因采摘山核桃而不幸墜落傷亡的事件頻頻發生。黃堅欽把果農的無奈看在眼里,“一定要把山核桃培育成致富果”的信念在他心中生了根。
他查遍了山核桃相關資料,又深入田間地頭,走訪種植農戶,了解農民需求,尋求技術對策。他把實驗室“搬”進了林間山頭,在基地經常一蹲就是1個多月,和農民一談就是幾個小時。街坊鄰里都認識這位“山核桃教授”。
先后攻克山核桃矮化難題、嫁接難題,研發干果良種選育與高效培育關鍵技術……黃堅欽和團隊跨過了一個個技術難關,山核桃結果提早了,產量提高了,農民的口袋鼓了,這讓“黃金牛”3個字成了村民的定心丸。開對了“藥方”,拔掉了“窮根”,大片經濟林成為豐收的“花果山”。
“我現在有150多畝山核桃林地,年凈利潤20多萬元。”杭州市臨安區島石鎮山核桃種植戶楊有發說,“‘黃金?!o我們帶來了真金白銀!”
在黃堅欽看來,能利用自己的科技成果服務農民,幫助農民過上好日子,科研人員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黃堅欽帶著團隊成員先后在安徽、貴州等7個省92個縣(市、區)開展科技扶貧,用300多期技術培訓、6.8萬份培訓資料、隨時在線的遠程指導,將科學種植技術無償傳授給貧困地區的農民群眾,這些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實踐,讓“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不只是一句口號。
從數字上更能看出“黃金牛”為果農帶來的變化有多大:黃堅欽和他的科研團隊應用良種造林、生態高效栽培、樹體營養調控、測土配方施肥和人工輔助授粉等技術,直接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累計新增造林面積121.5萬畝,新增干果產量9.6萬噸,累計增加產值57.7億元,大大推進了山核桃、薄殼山核桃、香榧等南方特色干果樹種栽培良種化進程。
黃堅欽還挖掘出山核桃中緩解胰島素抵抗、調節免疫力、降血壓、降脂減肥等功效的成分,研究這些健康功能成分的合成路徑,探索生物制造的理論基礎,“土特產”因此有了新轉身。
“他對果農們很親切,對團隊老師們的要求很嚴格。”浙江農林大學林業與生物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鄭炳松說,黃堅欽的先鋒模范作用不僅體現在堅守科研一線,還在于他帶起了一支有很強凝聚力與行動力的團隊。
作為黨支部書記和林學登峰學科負責人,黃堅欽雖然已經60歲了,干勁卻一點不輸年輕人。他堅持把支部建設和學科建設融合起來,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各個方面,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為持續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讓黨旗飄揚在科技服務中,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貢獻智慧力量,這也是每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責任,更是每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秉S堅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