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歷史觀”把握歷史規律 矢志高水平自立自強
以“大歷史觀”把握歷史規律 矢志高水平自立自強
2021年08月26日 10:13:01 來源: 作者: 李潤偉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要“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
站在新時代,以“大歷史觀”學習和把握歷史規律,就是要將我們所處的時代、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正在進行的科學研究事業置于歷史長河中。把黨史學習教育與強化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相結合,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相結合,與承擔重大科技任務和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相結合,與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學風建設相結合。從歷史規律中撥云見日,將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科研工作的動力和方法,才能提升干事創業的格局,在建設科技強國的新征程中勇立潮頭。
一、深思科技報國的時代之“需”,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時不我待
回顧歷史,才能更好地認清當前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把握科技事業的前進方向,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進入新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學研究范式正在發生深刻變 化,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習近平總書記做出了“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重大判斷。我們要深刻把握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充分認識國際環境帶來的新挑戰;要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要求,充分認識新時代實現高
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性、緊迫性。把新發展理念融入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科研創新活動中,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放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框架下。我們要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深入分析問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圍繞科技制高點展開激烈競爭。
二、勇攀科技報國的創新之“峰”,踐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擔當
?。?一)探尋歷史規律,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
我們要從科技發展的歷程中,探尋歷史規律、學習成功經驗、傳承優良傳統、明確前進方向。在新中國成立后,吹響了向科學進 軍的號角,這一時期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下,成功研制“兩 彈一星”等重大科技成果,在我國科技發展的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改革開放后,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國科技事業迎來了新的春天; 進入新世紀以后,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 國戰略,我國科技事業迅速發展,取得了矚目的成績;進入新時代,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被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國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把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踏上了從科技大國邁向世界科 技強國的新征程。中國科技事業不平凡的發展之路,表明了黨的堅強領導是科技發展的根本保證,印證了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的真理。
( 二)聚焦主責主業,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擔當
如何加快科技自立自強、解決好“卡脖子”問題,打好關鍵核心 技術攻堅戰,是當前科技創新面臨的重大問題。通過學習黨史,涵養政治政治定力。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按照“兩加快一努力”要求,時刻牢記身為“國家人、國家隊”,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 通過學習黨史,推進科技自立自強。聚焦主責主業,認真謀劃推進“十四五”規劃實施、國家重點實 驗室建設、重大成果產出等重點任務; 通過學習黨史,提升直面問題、高效協同、防范重大風險的能力。立足國家長遠需求和急迫需 求,結合研究所的特點和重點研究領域,勇于探索、突出原創,有 針對性地加強前瞻性布局,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著力解決 影響制約國家發展全局和長遠利益的重大科技問題,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
?。?三) 不忘為民初心, 以科技創新滿足人民的美好向往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勵著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矢志報國。新中國成立后,以錢學森、華羅庚、錢三強等為代表的海外專家學者排除萬難,紛紛回國,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從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研制成功“兩彈一星”到改革開放后原始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載人航天、 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源于 每一代科技工作者“科技報國、創新為民”的信念。新的歷史時期,必須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蒲泄ぷ饕冀K站 在人民立場上,從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努力爭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創造者、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踐行者、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奮斗者。切實通過科技創新,滿足人民的需求,真正讓有影響、用得上的科技創新成果惠及百姓。
三、傳承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在矢志科技報國中彰顯人生價值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源于紅色根脈的精神傳承。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精神譜系記錄著百年來不懈奮斗的步伐,激勵著一代代共產黨人前赴后繼。新時代的科技工作者,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定落實創新 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要傳承和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精神、創新精神、求實精神、奉獻精神和育人精神,堅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建設科技強國為己任,著力攻克事關國計民生的關鍵核心技術; 要堅定攻堅克難的決心,提升破解 “卡脖子”的能力,錘煉扎實的科研能力、深厚的學術素養、嚴謹的科學作風、優秀的道德品質;要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科技創新的使命擔當之中,努力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表率,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做堅守學術道德、嚴謹治學的表率,做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表率。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科技工作者承擔著前所未有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實際,守正創新,走好科技報國的新征程。要從縱深的歷史維度和寬廣的國際視角深刻把握我們所處的歷史方位和世界坐標,把握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位置; 要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把建設科技強國的新征程置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長河中審視,站在科研攻關的最前沿,切實肩負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黨委書記)